2023年6月28日下午,GPT应用场景下语言服务与医学模型技术论坛——暨第六期新译大讲堂在北京人卫大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指导,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翻译实验室联合主办,人卫研究院、新译研究院、北京雅信诚医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近6000名线上观众热切关注。论坛邀请了翻译界、教育界、产业界以及医疗卫生出版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GPT应用场景下语言服务与医学模型技术”这一主题,共同探讨GPT医学大模型训练及其在医学文本生成中的实践与应用。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黄玉龙对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视频致辞。他指出,随着全球信息化、现代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语言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基础设施,更是参与全球治理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支撑。
中国出版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新译研究院院长谢寿光在致辞中表示,ChatGPT的发展和使用已经将人类知识生产带入了新的节点。这一技术引起了全球高度的重视。虽然人们对技术还有一些担忧,但各行业已经开始布局该技术。人工智能建立的医学模型,为医疗学术创作和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朱双龙认为在最新的应用领域,医疗健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等问题还存在诸多风险,希望依托此次会议与各位专家交流互动,服务医药行业不断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翻译协会会长张文在致辞中指出,GPT大模型带给医学语言服务冲击和挑战。以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递提供了动力。医学大模型可以通过大规模文献和数据的学习,对医疗与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和支持。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俊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医学语言服务》的主旨演讲。他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学语言服务中的应用,和口音模型训练的可能性。他还进一步介绍了ChatGPT在口译实践中的应用。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熊德意认为对齐在实际模型训练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并介绍了对齐的几种方式。熊教授认为该领域还在发展的前期,具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探索。
北京雅信诚医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瑞锋介绍了LLM/GPT语言服务全流程应用设想。杨总认为,随着语言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医学语言需求模式的变革,医学语言服务的商业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并表示产学研应联合起来打造医学语言服务生态圈,以共同满足生命科学领域客户需求,为客户赋能。
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院长、高级算法专家王静认为,ChatGPT4的进化提供了数理能力的支持,但依然存在实用性的问题。她指出该模型的真实性和计算能力存在错误和短板。但随着不断的发展,认知大模型技术将为医疗大健康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圆桌论坛环节,新译研究院副院长刘劲松、北京交通大学语言智能与大数据处理研究所教授徐金安、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主任谢春晖、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教授李晓莉、人卫研究院业务负责人孙丽围绕“生成式GPT在医学论文中的应用与展望”、“GPT与主流医学机器翻译引擎的区别”、“AI医生的利与弊”等主题进行了思想交流和深度探讨。
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秘书长朱珊进行了总结发言。她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整个论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各位与会代表围绕“GPT技术在医学语言服务中的应用”展开了有深度有高度的讨论,期望为医学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我国在国际医疗卫生合作、“一带一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走出去以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方面都加大了推进力度,GPT大模型的应用将为今后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医疗卫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次论坛的主持人分别为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朱珊(致辞环节),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王华树(主旨发言环节),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林涛(圆桌论坛环节)。
随着通用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报告生成、药物研发、问诊与诊断等垂直领域大模型正逐渐浮出水面。此次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明确了GPT应用场景下语言服务与医学模型的训练思路及发展方向,它将对未来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在产学研各界的探索与创新下,未来,语言服务与医学模型技术的发展也将为进一步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好中医药文化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