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医学翻译东北论坛
  • 2023-12-02 08:30:00
  • 关注 手机观看  

    官方公众号


    最新动态 不再错过

    官方公众号


    最新动态 不再错过

视频 15150
聊天室
  • 精彩回放
  • 论坛介绍
  • 日程安排
  • 主旨发言
  • 关注

为充分发挥学科门类优势,立足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推进数字人文时代外语学科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大健康产业时代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所需的语言服务人才,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与大连大学将于2023年12月2日共同举办“2023医学翻译东北论坛暨‘四新’建设背景下首届医学翻译学科建设高端论坛”,论坛主题为“融合与创新:语言(翻译)+医学+人工智能+N”。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语言服务领域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医学语言服务作为医药大健康产业和国际医疗合作的沟通桥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聚焦外语学科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探讨“四新”建设背景下医学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和创新应用。诚邀国内外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翻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会议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医学语言服务人才的现状与行业需求;
2. 医学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 医学语言服务教育和科研中的创新应用;
4. 智慧医疗与医学语言服务的融合创新研究;
5. 数智技术在医学语言服务领域的挑战与应用。

一、会议时间

报到时间:2023年12月1日(周五)14:00-20:00
会议时间:2023年12月2日(周六)08:30-17:00

二、报到及会议地点

线下地点:大连国尊王朝大饭店
线上直播:译直播

三、组织机构

1. 指导单位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2. 主办单位
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
大连大学

3. 承办单位
大连大学外国语学院

4. 协办单位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雅信诚医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5. 技术支持
译直播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对外称中国国际传播集团)直属的事业单位,是承担党和国家重大翻译任务,汇聚整合全国翻译行业资源,推动翻译人才队伍建设和翻译事业发展的专业机构,是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组织实施机构。中国翻译协会秘书处设在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主要职能有:组织开展领袖著作和国家重要文献文件的翻译,承接国家重大翻译项目;策划组织实施重大外宣项目对外翻译工程;开展翻译理论与实践等重大课题研究;推动制定翻译行业标准和翻译规范;组织实施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及海外推广工作;承担全国专业人才外语应用能力测试和全国翻译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

中国翻译协会是我国翻译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翻译协会经常举办翻译行业和学术交流活动,如“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全国口译大赛”、“全国翻译技术大赛”等品牌赛事,“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等培训活动,以及“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资深翻译家”“翻译中国外籍翻译家”等评选表彰活动。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掌握的全球五大洲100余家主流外媒矩阵具备“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转载数量多、可靠性强”的特点;所开展的各级地方政府和外向型企业“走出去”的国际传播活动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连大学

大连大学始建于1949年4月。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取消,其中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78年12月大连工学院与旅大市委联合设立旅大分校,1981年11月更名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1983年11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将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改建为“大连大学”。1986年1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复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前身为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联合办学,校名定为“大连大学”。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建设先进大学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秉承“让每个人都成功、让每个人都快乐”的核心文化理念,发扬“立德树人、崇学笃行、兼容并蓄、创新超越”的连大精神,倡导“崇尚学术、崇尚科学”的优良校风,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学科建设为龙头、内涵发展为主线,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方略,实现了跨越发展,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办学实力进入辽宁省高校前列。2023年入选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达115.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4万平方米。学校设有29个学院,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50%。现有17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66个本科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生约1.6万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比例为90%。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金普学者”计划,强化“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功能。现有教职工61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600余人,正高职15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21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专任教师1041名。现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6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4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入选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员1人。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新工科建设及卓越计划项目2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教材建设奖1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10 万余名一线应用型人才。大连市三甲医院70%的护士长母校是大连大学,北二市一区一县 80%的中小学校长都是大连大学毕业生。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国家级奖 29 项、省级奖 225 项,连续六年省赛获奖总数第一。

学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科研实力显著增强。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各1个,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和辽宁省创新团队8个,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4个、工程实验室6个、工程研究中心3个、技术创新中心5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公共文化研究基地1个,以及3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学校先后获批7项国家科技奖,覆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批近百项省部级科技奖,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7项、社科基金9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8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依托连大科技园、“大连大学-西岗科技园”和“连大-金普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授权发明专利973项,国际专利授权4项,2021年获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并成为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搭建国际开放办学平台,不断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阿根廷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关系。现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塞舌尔大学、科摩罗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承建“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与日本神户大学合作共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日医疗合作示范医院。学校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服务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能力不断提升。

面向未来,大连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红色血脉、服务地方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保证,扎实推进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未来三年,学校将力争实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突破,若干学科进入全国地方高校前列,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显著的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地方大学。

(数据截止2023年7月10日)


大连大学外国语学院

大连大学外国语学院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大连市先进单位、东亚语言文化学会中国分会会长单位、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高盟)副理事长单位。知名外语学者汪溶培教授、宋协毅教授以及门顺德教授、高巍教授、林乐常教授等曾执教于此。学院举办本科教育接近30年,举办研究生教育接近20年。学院以“国内知名的城市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发展愿景,以“服务大连,融通中外”为使命,以“具有国际视野、功夫到家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语策中外、文达天下”的院训。学院于2021年获评校级“教学管理优秀团队”称号。五十余载春风化雨,滋兰树蕙;几代人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外国语学院呈现出蓬勃生机,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在省内外高校外语界享有较好的声誉。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4人,其他副高级职称4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在读博士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既有省级学科领军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特聘教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骨干优秀青年教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也有省级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全国三等奖、全国“互联网+”英语讲课竞赛特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全国半决赛一等奖、“外教社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外语教学大赛一等奖、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数位外籍文教专家在此任教,同时聘请了为数众多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学院拥有一批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专业建设成绩显著。学院下设“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三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和日语专业。在全国大学日语专业排名中,学院日语专业位居前列,2018年获批辽宁省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2020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院教师编写的教材《大学日语听说教程》、《日本概况》、《新编日汉同声传译教程》被先后评为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日语专业为B+,英语专业、翻译专业为B。

学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目前建有6个校级及以上研究机构。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基地“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中科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大连大学共建“数字人文与术语翻译研究基地”均由学院牵头建设,另有斯特林大学中英联合研究中心、大连大学语言研究院、大连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大连大学东亚经济社会研究所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学院资料室的英语、日语藏书量超过3万册。

近年来,翻译学(含同声传译)、语言学、外国文学以及外语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有一定研究实力的科研团队。教师承担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发表了一批重要学术论文,出版了专著、双语辞书、译著、教材等100余部,主编了国际专业期刊《商务翻译》和学术集刊《日本语言文化研究》。应用翻译与典籍英译、日语语言文化等研究方向的优势特色日益彰显。累计发行量超4亿册、曾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之一的《新华字典》,由我院负责翻译成《汉英双语版新华字典》,并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汉字构形学导论》和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五卷本《中华武术通史》典籍外译工程广受学界关注。自2004年起,学院连续举办了多届中日韩日本语言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广受国内外学界关注和好评。自2016年开始,学院每年举办一次东亚语言文化学会中国分会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学院多项成果斩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学院一贯注重国际交流,与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院与筑波大学、金泽大学、广岛大学、中央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等近30所日本大学开展师生互换、联合培养及学术交流,50%以上的在校生可以赴日留学;与英国斯特林大学签署的短期培训项目、3+1本硕连读项目以及本硕博联合培养协议,与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和城西国际大学签订的联合培养协议等项目进展顺利。学院还与台湾地区高校和宁波大学等高校建有定期派遣学生交流的合作关系。同时,学院接收日本筑波大学、中央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东北福祉大学、长崎纯心大学、西南女学院大学和加拿大布兰登大学等国外高校选派学生来校进行教育实习。此外,日本友人还为学院设立“小金桥”、“关原”、“京进”、“小林”等奖学金。

学院极为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批毕业生考取了北外、上外、复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硕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毕业生直接考入筑波大学、德岛大学、广岛大学、九州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2018届英语专业熊健同学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考入北外深造,期间又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获得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第二硕士学位的资格并顺利毕业。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强,在全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和大连市等各类大赛中表现优异,在全国英语辩论大赛、全国大学生日语演讲冠军总决赛、全国大学生日语作文大赛、全国口译大赛、全国大学生日语毕业论文大赛、全国研究生日语演讲大赛中屡获佳绩。

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外语专业人才,以专业品牌、科研服务、学科交叉、国际化办学推动特色发展,为地方、为国家、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十四五”期间,我们奋发努力,坚定信心,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数据截止2023年11月1日)

 


译直播 提供直播技术支持
Livestreaming Powered by 
TTV.CN


001.jpg
0302.jpg003.jpg
004.jpg
005.jpg


译直播 提供直播技术支持
Livestreaming Powered by 
TTV.CN



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  邢玉堂

001.jpg

个人简介:邢玉堂,现任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口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持有一级口译、一级笔译证书。长期从事口译、笔译实践工作,曾为上百场重要国际论坛会议同传、交传。译著有《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众读本:魅力冬奥》《创意经济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挑战、变革与未来》《公平的南非农村社会经济变革》等。

发言摘要:本发言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对于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翻译专业学位教育、翻译资格考试、翻译职称评审、翻译行业发展等现状,突出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通过列举翻译实践中常见的错误及翻译策略,探讨高水平、应用型翻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医学翻译人才的培养途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穆雷

002.jpg

个人简介:穆雷,翻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中国翻译协会理事/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首任秘书长/现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发言摘要:目前已经有11所医学类高校开设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另有四川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综合类高校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语言类高校开设医学翻译方向或课程。然而,我国究竟需要多少数量、语种、中/西医、临床/基础、口/笔译、工作方式……各种医学翻译人才的实际需求至今无人问津,缺乏详尽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研究。讲者分享自己的思考,呼吁医学翻译教师和领导们开展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探讨我国医学翻译人才的培养途径。


GenAI技术在医学口译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朱珊

 003.jpg

个人简介:朱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同声传译方向;兼任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国际部主任,国家卫健委医学考试中心外语试题开发委员会委员,多所高校特聘研究员及外聘硕导;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三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翻译协会专家会员,获得青岛市拔尖人才称号。MTI双师型导师,近年来承担大型国际会议同声传译700余场次,包括不限于G20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大会、上合峰会、联合国教育信息化大会等。科研兴趣为医学翻译、翻译技术和翻译教学,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7项,出版并发表学术成果近30项,文见中国外语、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编著国内第一部医学口译教材;译著新冠肺炎预防手册发行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入选教育部高校基层党组织示范微党课。

发言摘要:GenAI时代口译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语言生成技术通过可持续增量学习,产出高质量的语言内容,口译技术逐渐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这给口译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挑战。一方面,GenAI技术实现了多语种多模态的即时翻译,为跨语言交流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GenAI技术的应用使得口译服务变得更加普及和可负担,提供了高质量的口译服务。未来口译人才培养的路径将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也需要了解和掌握GenAI技术的应用。通过与大语言模型的互动和实践,口译执业者可以不断提升翻译能力,更好地适应技术背景下人机共舞的时代需求。

 

安宁疗护的缘起、发展历程与服务内容

曲阜师范大学  武宜金

004.jpg

个人简介:武宜金,山东大学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联合培养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老年康养服务与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语言与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山东省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和山东省医患沟通研究会副秘书长。担任Journal of Palliative Care(SSCI/SCI, IF:1.9)总主编,Heliyon Education (SCI,IF:4.0 )副主编,老年学顶级期刊Innovation in Ageing (SSCI IF: 8.6) 编委,Frontiers in Psychology(SSCI/SCI)副主编和Frontiers in Psychiatry(SSCI/SCI) 的评审编辑, The Gerontologist、BMC Geriatrics、Global Heath Promotion等30余本国际刊物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为老龄化研究、语言与健康、安宁疗护、医疗政策与文化。以第一作者或唯一通讯作者在The Gerontologist、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和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ling等SSCI、SCI和A&HCI检索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0分。

发言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安宁疗护的缘起、发展历程、主要服务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安宁疗护的缘起,针对人口老龄化和患者需求的增加,安宁疗护应运而生。其次,本研究阐述了安宁疗护的发展历程,包括政策法规的变革、专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社会认知的增强,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安宁疗护的发展。然后,详细介绍了安宁疗护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疾病管理、病痛缓解、心理支持和社会陪伴等方面的内容,以满足患者的终生护理需求。最后,讨论安宁疗护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协作合作、拓宽服务范围和推动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国际医学语言服务与新型医学传播智库

大连大学  王晓军

005.jpg

个人简介:博士,三级教授,金普学者,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大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曾获省级特聘教授、省级学科领军人才、省市智库专家等称号。长期从事语言学及其交叉应用研究研究,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0余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或一般课题10余项,曾获省级教学科研奖励5项,发表论文40余篇(CSSCI期刊论文16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5部。兼任5所国内外大学(研究院)客座/兼职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课程思政指南》专家组专家,7个国家级、省级学术团体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英美4本专业期刊编委。

发言摘要:近年来,以语言服务作为桥梁和纽带,医疗健康产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全球化以及科学研发的协同化成为全球医疗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健康产业的国际化浪潮催生了大量医学语言服务需求,其重要性得到日益凸显。依托大连大学医学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经济学和法学等专业积淀,秉承多年来笔译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对标国家、东北三省、大连市对医学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大连大学翻译学科以“立足大连、面向全国,服务世界”的目标开展国际医学语言服务,与我校临近学科形成交叉融合,持续在应急医学语言服务、中医药语言服务、互联网跨境医疗中的语言服务、涉外医疗培训中的语言服务、数智技术赋能的医疗语言服务等领域发力。大连大学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备案中心,以打造高水平智库为宗旨,设置了医疗援非研究所,汇聚医学、护理学、信息科学、海外从业者的智慧和力量,以构建高质量医学援助资政服务为目标,融汇智库建设、医疗传播和新时代大国外交为一体。基于此,大连大学外语学科以交叉融合为特色,努力探索“一体(外国语言文学)两翼(医学+外语+N,医学+智库+N)”的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