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翻译技术教育与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第七届河南省高校翻译技术联盟协同创新研讨会
  • 2022-09-24 14:30:00
  • 关注 手机观看  

    官方公众号


    最新动态 不再错过

    官方公众号


    最新动态 不再错过

视频 11737
聊天室
  • 精彩回放
  • 会议介绍
  • 关注+
  • 嘉宾介绍
  • 议程安排

新时代为文科教育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传统文科需要借助新的技术,开辟新的学科范式,实现学科融合与知识交叉,这是传统文科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而出现的内部变革。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之下,翻译的对象、手段、流程和环境等发生巨大变化,翻译技术能力逐渐成为翻译从业者的基本能力;翻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翻译教育也产生巨大影响,新时代的翻译专业教育必然要迎接相应挑战。

为助力我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适应新经济态势下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推进我省翻译技术改革创新与翻译学科发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拟于2022年9月24日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行政办公楼东配楼202报告厅(龙子湖校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新时代翻译技术教育与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第七届河南省高校翻译技术联盟协同创新研讨会。届时邀请全国高等院校、语言服务行业领域专家为大会做主旨报告,共享翻译技术相关领域研究议题。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翻译协会语言服务行业创业创新中心

主办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承办单位: 河南华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学术指导单位:《上海翻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会议主题

● 翻译技术与语言服务

● 翻译技术与翻译教育

● 翻译技术与翻译研究

● 翻译技术理论与实践

● 翻译技术与语料库建设

● 翻译技术与翻译项目管理

● 现代教育技术与商务英语翻译

● 现代教育技术与法律英语翻译

● 国际传播视角下的翻译人才培养

● 国际行业情报编译与翻译教学

● 河南省高校翻译技术联盟协同创新


会议说明

1.会议时间:2022年9月24日(全天)

2.会议形式:线上(译直播)+ 线下

 线上直播链接:https://v.ttv.cn/watch/huel924

 线下参会地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行政办公楼东配楼202报告厅(龙子湖校区)

3.会务组联系人: 

 毛现桩 联系电话:18503887080
 张  联系电话:17698099767

4.会议专线:0371-86159297

5.会议翻译技术培训课程时间: 2022年9月23日下午 14:00-17:30

6.此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


参会报名

拟参会者,请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表

 图片1.png

同时欢迎加入会议QQ群或关注微信公众号

未命名_副本.jpg


译直播 提供直播技术支持
Livestreaming Powered by 
TTV.CN


特邀嘉宾(按致辞顺序排序)

司林胜

【嘉宾简介】

司林胜:博士,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

 

【嘉宾简介】

 平:编审,博士,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翻译》杂志主编。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杨玮斌

【嘉宾简介】

杨玮斌:英语译审,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涉外翻译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主旨报告嘉宾及发言题目介绍(按报告顺序排序)

赵军峰

【学者简介】

赵军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发言题目】

翻译硕士(MTI)教育的评估与建设 

【摘要】

目前我国翻译硕士(MTI)办学单位已达到316家。尽管翻译教指委已有明确的指导性方案以及基本要求,但是MTI培养质量依然良莠不齐,内涵建设亟待加强。师资建设是翻译人才培养的“基石”,专业学位教育的理念和原则需要“一以贯之”。而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顶石”环节,学位论文的写作显得极为重要。讲者将解读MTI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分析历年评估结果,分享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认识。


张爱玲

【学者简介】

张爱玲:教授,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牛津大学国家教委公派访问学者。现任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上海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虹口区第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致公党上外主委,中国译协口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指委项目,上海市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上外校级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担任上外-科大讯飞智能口笔译联合实验室联席主任,及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参与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之“中文为核心的多语种自动翻译研究”,以及教育部“多语种翻译人机耦合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发言题目】

翻译专业学位教育--基于知识生产新模式的学界业界融合机制研究

【摘要】

本讲座尝试在知识生产新模式的理论框架下探讨翻译专业学位教育中学界业界融合机制。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经历重大变化,表现出情景化、跨学科、异质性、反思性及扩展的质量控制等特征。新模式深刻的影响了大学研究的理念、目的、组织结构、评价方式。对于翻译学科而言,新模式为翻译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提供了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的大学功能、促进问题导向的研究的增长、参与多方合作、改革组织与管理体系以及扩展质量控制的维度等方面建设翻译专业学位教育学界业界融合机制。


向明友

【学者简介】

向明友:教授,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惠园杰出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兼任教育部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发言题目】

翻译技术与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

【摘要】

讲座从梳理现代翻译技术入手,在重新审视社会对翻译人才的固有认知基础上,就新时代对翻译人才的新要求以及翻译技术对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的辅助作用献一孔之见,供河南同行批评。


傅敬民

【学者简介】

傅敬民: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上海大学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CSSCI来源期刊《上海翻译》主编,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兴趣涉及社会学翻译研究,翻译批评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译著17部,编著、主编翻译教材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10余项。

【发言题目】

新时代外语教育背景下的翻译教育技术理论创新应用研究

【摘要】

新时代的外语教育,不仅翻译教育本身的内涵发生了改变,相关的技术也与传统有了根本的区别。教育技术的革命,引发翻译教育的理论和应用创新研究,而翻译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创新研究也反哺翻译技术的发展。然而,目前的翻译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其理论视野和实践探讨。


杨明星

【学者简介】

杨明星:二级教授,博士,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院长,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及评审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曾被外交部借调驻外工作,兼任中国译协对外话语体系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外事翻译委员会执行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先后主持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三等奖,国务院新闻办传播会议优秀论文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10余个国家级、省级奖项。率先构建“政治等效+”翻译传播理论和“外交话语学”学科体系。

【发言题目】

“外交话语学”框架下国际话语权建设的“构-译-传”三维模式

【摘要】

“外交话语学”是服务塑造中国国际话语权而提出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发展方向。而外交翻译则是这一学科体系下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10多年来,已多次载入国际组织重要文件,其对外翻译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经历了话语构建、话语翻译、话语传播三个关键环节,即“构-译-传”三维模式。在外交话语体系建设中,不能孤立地看待外交翻译问题,应从“外交话语学”学科框架和国际关系学、传播学等跨学科视角,系统分析“构-译-传”各环节的互动关系,深入挖掘外交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话语权力生成的特殊规律。


刘泽权

【学者简介】

刘泽权: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二级教授,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专家会员,河南省红楼梦学会第一副会长等。研究方向为语料库翻译研究、批判性话语分析、功能语言学、文体写作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三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华文明的起源》(英文版)。 

【发言题目】

《红楼梦》六个英译本注、释策略与方法考察

【摘要】

本文旨在考察《红楼梦》六个英译本对于文化负载词的注/释策略、风格异同及其对文化外译的启示。研究在界定文外“注”、文内“释”基础上,交叉检索语料,构建《红楼梦》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注/释的分类、考察框架。本文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人名/地名、熟语、称谓等八类,将注/释策略从异化到归化依次分为音译、音译+直译、直译、直译+意译、意译五种技巧,注/释风格按位置、显隐、详略、必要性及内容进一步划分。考察发现,在六译本所发现的815个注/释案例中,六译者均注/释的仅43个;霍克思、邦索尔、杨宪益、王际真译本倾向于归化,乔利、麦克休译本更显异化;邦译多呈直译+意译的单一模式,霍译29%为形容词、23%为同位语形式,乔译60%以括号呈现。相关发现打破了既有理论关于“逢文化负载词必注/释”的规约性,质疑了前贤对于杨、霍译本异化-归化的定性论断,凸显了注/释处理上的译者助自主性。


 

【学者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一带一路’能源语言服务研究中心”负责人,河北省政协委员。研究兴趣为语料库语言学、能源语言服务和能源话语分析等。近年主持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语言服务专业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十余项。兼任语言服务教育联盟副秘书长,河北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与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省翻译学会副秘书长。

【发言题目】

政校企育人背景下国际语言服务理论模型建构与实践路径探究

【摘要】

政校企协同育人为外语学科走国际语言服务之路提出挑战,也创造机遇。本研究基于华北电力大学外语学科建设实践,建构理论模型,并探索实践路径。理论模型中,政府主导,给予宏观指导、政策引导和项目平台经费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发力,形成“智、财”共同体。三方促进政策链、教育链及产业链有机衔接,协同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地方行业需求。实践路径中,走“红”“专”之路。“红”指借助翻译技术,建设记忆库与术语库,助力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专”指借助资讯监测平台,为企业提供国际最新资讯;自建行业平行语料库,为校内强势学科国际期刊论文发表、国内学术期刊英文摘要提供机器翻译服务。


王华树

【学者简介】

王华树: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技术语》编委。多年来致力于推动翻译技术产学研的生态融合,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外语电化教学》、《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出版《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论》《应用程序本地化》《翻译与本地化项目管理》等十多部著作。研究领域:翻译技术、外语教育技术、语言服务管理。

【发言题目】

数字人文时代翻译数据伦理研究:概念、问题与建议

【摘要】

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翻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翻译生产模式正在大规模地转向云端,翻译活动中的数据伦理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旨在揭示翻译数据伦理的概念内涵,梳理当前翻译行业典型的数据伦理问题,如翻译数据权利、翻译数据安全、翻译数据滥用和翻译数据异化等,并结合数字人文时代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曹清清

【学者简介】

曹清清上海华之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大数据方向研究生。北京工商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兰州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多家翻译硕士兼职导师,优秀校外导师,毕业论文答辩行业专家。参与语言服务行业概况、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翻译项目管理等课程教学。十年语言服务行业从业经验,先后就职于知名翻译公司及翻译技术企业,从事翻译项目协调、翻译资源管理、翻译技术传播等校企合作项目,参与十余项纵向课题联合申报、结项工作,包含话语研究、区域国别研究、基于特色语料库的教学与科研等内容。

【发言题目】

行业需求视野下的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

对着“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战略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语言服务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服务的范畴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言转换。语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应时而变,需要从只专注语言教学到人工智能技能教学以及实战场景教学转变。作者立足于产业界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从数据信息获取、分析、国际行业资讯编译、语料库、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等方面,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

 

特邀嘉宾主持人(按出场顺序排序)

 

嘉宾简介

 :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教授,博士,黑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国防语言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和结项鉴定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符号学、语言哲学、文化语言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7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在《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文》、《中国俄语教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和报纸发表论文50余篇,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独立出版专著2部,合作出版专著2部。

刘国兵

嘉宾简介

刘国兵:教授,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翻译。兼任河南省外事翻译语料库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专家组秘书长,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河南省高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指委委员,河南省涉外翻译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

张俊杰

嘉宾简介

张俊杰:教授,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标兵。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涉外翻译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翻译协会理事,河南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刘文霞

嘉宾简介

刘文霞:教授,博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普通高等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外阅读学专业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俄裔美国文学、文学翻译。在《文艺报》《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纳博科夫的传统继承与艺术创新》等学术专著3部,译著1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


译直播 提供直播技术支持
Livestreaming Powered by 
TTV.CN


第七届会议3号议程.jpg


译直播 提供直播技术支持
Livestreaming Powered by 
TTV.CN


AI对话
  • 请帮我写一首诗
    请帮我写一篇散文
    请帮我写一首诗
    请帮我写一篇散文
    请帮我写一首诗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