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医学院
陈司燮阳、陈晨、徐祎凡、乔家俊、 周玛丽 -
蚌埠医学院
唐样、王红玉、涂立晗、王钰琪、王璐瑶 -
北京理工大学
杨思立 -
北京林业大学
李亦萱 -
广东科技学院
林标智、 徐源昊、李梦眉、李豪、胡柳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泽同、杨天润 -
河北大学
苗卉蓝图、邱宏炎、杨文燕、耿雅婧、 梁田 -
湖北工业大学
肖媛、喻岩、李源浩 -
华中农业大学
许思嘉、 夏珩之、张正坤、黄邱楠、滕智俊 -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丁浩淼 -
昆明医科大学
杨舒涵、李荀娇 -
昆明医科大学
谭卓敏、江小英、孙雯艳、王忠伟、 角星孟 -
南京传媒学院
姚欣雨、刘晓宇、王瑞瑞、路奇、李峰 -
山西大学
谢金菁、魏晓然、郭龙龙、钮雪瑜、 朱海茹 -
汕头大学(医科院)
吴其恩、陈颖、周泽玮 -
汕头大学(医科院)
马乔、王乙雯、陈纯晴、杜佳梓 -
上海理工大学
尹晨光 -
天津医科大学
王思琦、赵嘉蕙、蒋偲婷、龙子悦 -
同济大学
刘莘妤 -
文华学院
邹瑶
第五届大学生五分钟科研演讲在2022年3月启动。随着2022年8月12日和8月20日全国决赛的举办,历时将近半年、用英语陈述科研项目的大学生赛事拉下帷幕。本届大赛由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主办,理工农文等院校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承办总决赛,医学类院校由蚌埠医学院承办总决赛。
本赛事作为一项全公益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我国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他们用英语从事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帮助我国未来的科研工作者有效地向国际同行介绍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赛事要求参加者---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团队为形式,开展一个科研项目,然后用英语写成科研报告或论文,再用5分钟时间用英语向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听众报告项目结果。
据统计,本届大赛有将近50个赛区。每个赛区由一个独立院校组成,或由多个所学校联合组成。全国有近70余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赛事,尤其是工科和医科类高校占多。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建筑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传媒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文华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吉林农业大学、广东科技学院、海南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山西晋中学院、西南民族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柳州工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汕头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协和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
每个赛区收到参加初赛的团队作品有十几个到上千个。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初赛作品有1300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初赛作品有1000个、广东科技学院994个、电子科技大学赛区初赛作品有452个。初赛总参赛视频数近7000个。
各赛区的初赛一般由2名英语教师和2名专业老师进行线上评审,并以初赛作品的50—60%比例进入复赛。复赛一般是现场落地演讲,由于疫情也采用线上形式。评委由7名专家组成,要求学科专业的评委在3-4名,其余为语言教师。各赛区通过复赛,共决出772个作品,其中推荐一等奖有82个,二等奖有286个,三等奖有404个,并按比例向全国总决赛推选角逐特等奖的作品。
鉴于学科差异和评审公平,我们继续沿用上届的方法。医科类院校单独成立决赛区,由蚌埠医学院主办。除医学类院校的其余院校的总决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
在8月12日率先开始的理工农文总决赛从一早开始持续近3个半小时。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主任高原教授致辞,高主任对与会评审、教师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向大家介绍了国科大“科教融合”的创新理念及国科大外语系学术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高主任强调“讲好科研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是本次大赛的初心与使命,希望能够切实影响并提升我国未来的科研工作者有效地向国际同行介绍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高原教授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决赛是线上形式,由各个赛区推荐的30个团队作品依此展示。30组作品题材涉猎广泛,从电子电气、能源、到材料、医药,从社会研究、学前教育到艺术设计、文学翻译,覆盖了工科、农科和文科等方方面面,不少作品具有一定的学科前沿性和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充分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科研人的科研热情与精神风貌。
决赛的7个评委全来自国科大,他们由4位学科专家和3位语言专家组成: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学院田志远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苟利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叶齐祥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郝彦宾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郑群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姜文东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孙丽冰教授。
30组视频播放完毕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学院田志远教授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点评。田教授表示此次比赛中选手学科背景多样化,内容涵盖广泛,选手们总体表现优异。同时田教授向青年学者建言科研演讲的内容要把握科研与科普的分寸,把握好专业与非专业的界线,在演讲结构需缜密设计,尤其在结尾处需点明未来的研究展望,展示深度的学术思考。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郑群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表示选手们的自信、沉稳、大方以及问题导向式思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特别强调,演讲时需牢记“Big enough to matter, small enough to win”。演讲需宏观布局,于细微处切入,在不断努力中造就更好的自己。
大赛组委会
2022.8.30
译直播 提供直播技术支持
Livestreaming Powered by TTV.CN